一、專業建設整體目標與思路
學院從2006年起成立專業委員會、校企合作咨詢委員會,系部由何玉軍、李擁軍、陸衛平、王增榮等成立了專業建設工作小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立足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技能訓練為內容,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生產一線應用型和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高級工必須具備機械設備安裝、維修、調試和操控能力,技師必須具備機械設備維修與管理、以及創新設計和產品開發能力。
專業建設的思路是:“繼承、改革、創新”是職業學校發展的唯一途徑,不發展就沒有出路,不創新就沒有活力,但是要兼顧可行性和可推廣性,改革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使得專業課程標準更加貼近企業需求。
(1)進一步加強市場調研。更加了解和貼近市場,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結合學院特色,制定本專業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委員會定期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和完善,保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
(2)進一步加強“一體化”教師培養。鼓勵青年教師提高學歷(位)教育,有計劃、有步驟落實教師進企業開展社會實踐,有意識將理論教師推到實踐教學崗位,同時提高實踐1指導教師理論知識和理論教學水平,完善教師結構,使得一體化教師比例超過80%,推進教學改革。如送沈浩老師出國培訓,郭丹老師參加數控設備維修師資培訓班,陸蕊老師參加骨干教師培訓班,每年有3-5名教師參與企業社會實踐一個月以上。
(3)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校內實訓條件的改善,增加設備經費投入,增加實訓工位,提高設備的先進性,保證滿足專業實訓教學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內涵,充分利用企業人才培養資源,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請到課堂,參與專業教學;將學生學習課堂搬進企業車間,相互融合,為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營造良好的環境。邀請清拖集團專家葛德祥來校進行鉗工技能訓練指導,每學期至少安排兩次;安排學生去淮安神工集團有限公司、淮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教學實踐,每學期兩周;每個班安排進富士康教學型實習至少兩個月。
(4)推進課改,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構建新的以適應學生發展為主(以人為本)的課程體系,充分發展學生的工作和就業遷移能力。也就是要培養學生實用能力、生產崗位和工位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創造創新能力。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就是要將文化課教學和專業課教學接軌,貫穿職業素質教育。推進項目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5)注重教科研工作,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和校本教材開發。
二、現有的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情況、效果與進一步修改調整的打算及理由
目前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情況比較正常,效果良好。但是,隨著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入、實訓條件的改善、企業對人才質量目標的提升等多種因素的變化,本系計劃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改調整,主要理由是為了加強項目化課程建設、注重專項專業技能、特色技能培養,提高項目的規劃能力、執行能力、指導能力、任務分析能力,引入市場運營方式,帶動專業建設的良性循環。總結校企聯誼會的交流意見和走進企業調研的分析報告,具體從以下方面考慮:
本專業培養目標中職業能力結構的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扎實的文化基礎;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社會;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嚴格執行機械設備操作規定,重視環境保護,并具有獨立解決非常規問題的基本能力;能指導他人進行工作和協助培訓一般操作人員。技師還能協助部門領導進行生產現場的管理工作。
高級工專項能力:(1)能對作業組內其它成員的安全準備進行檢查和監督;(2)能根據施工作業計劃、修理及安裝工藝,對作業過程進行分解;(3)能完成精密、大型、復雜、成套、高溫、高壓和數控設備的搬遷和安裝;(4)能通過設備二級保養對零件的機械磨損進行修理;(5)能設計并制造機械設備的通用夾具;(6)能通過設備外觀狀況檢查判斷設備機電方面的主要故障;(7)能實施精密、大型、復雜設備的工作精度檢查,并對工件超差進行分析和排除引起超差的故障;(8)能對金屬零件進行平衡、無損診斷等特殊檢查。
技師的專項能力:(1)能對全過程的環境及安全生產進行檢查;(2)能參與編寫訊息工期計劃、工藝文件及操作規程;(3)能進行專用檢具、精密儀器、故障診斷儀器的準備;(4)能針對產品質量問題對設備工藝參數進行分析和修改;(5)能精密、大型、高速運行設備修理、調試中出現的疑難技術問題;(6)能對機械設備進行部件與組件的維修與更換,并能進行精度的檢測。
三、專項經費投入情況與計劃(包括過去3年內和未來3年內擬專項投入經費的年份、建設項目和經費數額)
2010年投入139萬元購置普通車床、數控車床等;2011年投入180萬元購置普通銑床、數控銑床、機床電氣控制等設備;2012年投入230萬元購置數控機床維修實驗臺、加工中心等設備,建成了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未來幾年,2013年擬投入150萬元完善機械設備維修實訓中心,2014年計劃投入200萬元建設機械設備維修實習工廠,2015年計劃投入230萬元添置先進性高的維修檢測設備,為企業服務。
四、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教學設施建設(包括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教材建設、教學管理的現狀、目標、思路與措施
1、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一支實踐操作能力強、技術研發能力強、課程開發能力強、企業實踐經歷豐富、學歷層次高等一體化教師隊伍。目前實踐經驗豐富且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人才數量不足,缺少高知名度的學術或專業帶頭人,難以形成分專業方向的學術梯隊。今后,一是聘請企業高學歷、高技能專業人才,長期參與教學全過程,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二是從高校引進學歷層次高的青年教師,增強教師隊伍后頸和實力;三是著力加強現有教師培養,提高教學水平。總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措施地建設好這項工程,從而才能夠保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
2、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要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金屬材料、機械制造工藝基礎、AUTOCAD、鉗工工藝學及技能訓練、車工工藝學及技能訓練、數控機床維修、機電設備裝調技術、機床電氣控制、電工電子技術近20門課程,教學內容按照國家職業教育課程標準執行。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因此,我們加強了市場調研,深入企業開展專題研究,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整合課程,將相近的、關聯度大的課程整合在一起;二是優化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度處理;三是改進教學方法,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運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行為導向法等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改革,建立符合企業崗位實際、課程設計合理、教學措施優化的專業教學課程體系。
3、教學設施建設(包括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
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在2014年初,建設一個規模較大、設備設施先進的機械設備維修實訓中心,更好地滿足專業實訓需要;在校外至少還要建立2-3穩定的專業實訓基地,保證專業技能的培養效果。
4、教材建設
在部頒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和我校實際,組織專業教師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編寫比較實用的校本教材,完善教材體系。
5、教學管理的現狀、目標、思路與措施
目前我院實行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教學管理機構健全,管理體系總體運行良好,但是,還有少數地方做的不太規范。為此,我們的目標是:以市場為導向,規范教學全過程,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和教學實訓條件,保證機械設備專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的思路是:從細節入手,注重過程管理,通過推門聽課,組織教學檢查與抽查,院系兩級教學督查等多種途徑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考核規范、科學、合理,實施量化考核。同時加強反饋,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學生民意測驗、畢業生訪談、用人單位反饋等形式,及時掌握教學及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修正教師的教學行為和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激勵機制,形成良性競爭、促進教師教科研氛圍。重視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不斷加強專業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把企業的行為引入到教學課堂組織中,引導學生創業。進一步完善和建立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專業建設的長效機制,促進專業建設的發展。